hosted by tripod
Search: This Site Tripod Web by Lycos Search
Start Your Own Blog Today Build an online Photo Album


基础之六:暴力手段,国防与军、警


  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使用暴力是不会带来社会进步的。用暴力维持对民众的统治是对社会的犯罪。但有两种情况的例外,一是用于不得已的时候,暴力夺取政权唯一具有道义的情况是以民权取代暴政。以暴政取代暴政对社会毫无实质益处可言。几千年来封建私权的更替就是以私权取代私权,新的乱政取代旧的乱政。没有进步意义。二是抵抗少数分裂民族和危害社会共同利益的行为。但要特别警惕将乱政私权的维护与社会共同利益的维护混为一谈的手段。打着维护社会利益的幌子,实际是维护私权对社会的侵占。给反对私权统治的人,扣上“反革命”、“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然后加以打击迫害。如果反对独裁,要求民权也危害国家安全的化,共产党在反对国民党政权时就已经大大的“危害国家安全”了!  

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国防是社会群体用以抵抗外来侵略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国防的主体是军队力量。现代化军队的战斗力是以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不断竟争发展为后盾的。是社会综合竟争能力的体现。不合道义的社会无法长期提供这些竟争条件。也许有短期的强大,但长期来看,最终军队的军事战斗效能不高。不能适应长期的,不断变化增强的,高度科技化的竟争。  

安全与发展也是矛盾的,强大的军事手段势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打击破坏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的财力和人力被分流,生存条件的改善就必然要放缓。为了平衡安全消费,就要靠对外推销战争,对外争夺财富来维持高军备,从而形成世界不稳定的根本因素之一。  

封建奴隶社会的军队是维持统治的唯一工具,也和政权一样是私有的,首要职责是为统治者看家护院。其作用是对内维持统治者的社会优势地位,对外争夺利益。但往往是对内部的防范镇压目的优先于对外的作用。所以,政治较为清明时,尚能对外有所作为。一但社会问题累积成灾,就无瑕顾及对外的事情。难以应付来自社会外部的威胁。常常是对外软弱退让,出卖社会利益,对内巧取豪夺,残暴之极。中国的封建王朝有几次都是在外部竟争侵入,无力抵抗,卖国主义盛行,内部社会矛盾激化起义的反抗中垮台的。而当外部竟争强大时,结果常常是被外部的侵入者统治。元,清两代就是这样的情况。近代的日本是差一点就得逞了。  

民权社会的政权是来自民众的认可的。因而无需也不允许对内部人民使用暴力。对内自残的机体是无法正常生活。民权政体下,军队在国内政治中是保持中立和不干涉。军队的作用是用于对外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是对内使用暴力维护不平等关系的社会政权。军队没有私有的性质,无需为内斗操心。社会不必担心自己用财富供养的军队有一天会将枪口对准自己。但民权政体下,军队的对外作用并不总是值得称道。常出现对外侵犯其他社会利益的行为,如民权国家的对外殖民统治。这种内部思想与外部行为不一致的情况,类似于社会主义的党内民主,党外专政的逻辑。值得人类深刻反省,未来地球人类社会行为应以什么原则共处呢?是否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消除暴力和不平等关系呢?局部的民权国家是否已经是终极,能否在外部的对抗下生存发展呢?  

毛政权的口号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争夺与保有政权的特征。毛和蒋都是两党中由掌握军权发展到掌握政权的,与袁世凯的情况相似。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而民权社会的口号应是“道义里面出政权”。毛以军事战斗夺取政权,将军队暴力手段看做执政的基础,尤其是文革以后,在军队中由其爱将林彪宣扬效忠于毛个人的思想意识,甚至文革期间动用军队搞政变,对首都北京实行军管,镇压党内的执反对意见者。不惜将暴力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于自己党内共同奋斗多年的同志。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这还有什么道义可言!由于军队的政权特性如此突出,对军队的控制是必然的。而军队的效忠私权的活动也就超过战斗训练而成为主要任务。军队保卫社会的根本作用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上。邓时期军队的个人政治特性没有改变。军队对个人的效忠仍是第一位的。在私权政体下,是不可能改变的。政权必需保持对社会的暴力手段才能维持不平等关系的统治。


首页/Home  文心目录/Article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