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ted by tripod
Search: This Site Tripod Web by Lycos Search
Start Your Own Blog Today Build an online Photo Album


共产党探索聚集实力的方式和接受各种内外失败教训的阶段,以及多种势力的崛起和争斗阶段  


毛在混乱和恐怖的状况下,产生了自己的独立斗争的主张,被排除在现有力量组织之外,失去了正常的表达机会和渠道,但他没有逃避和放弃,而是转移了斗争的阵地,被逼放弃城市斗争,也就是依靠造反的农民而不是工人来完成聚集力量和实行对国民党的报复,然后推行自己所热衷的社会革命。毛将两者的任务分开执行,并不强求眼前的同盟者就一定是具备将来实行社会革命的理想人选,他不是要求别人和自己的社会理想一致,只要是反对秩序的就是战友,那怕是土匪也可以是盟友。但在真的取得政权后,却面临巨大的由前者向后者转变的调整困难,与历史上各个王朝面临的困境一样,面对夺权的功臣对回报的过度期望和对公平关系秩序的蔑视,关注名利功高镇主难制,大杀功臣成为难逃的选择,只有极少明君象李世民没有这样做,而其他大多都是如此。毛一开始也没有这样做,但他很显然也没能很好的安抚,又被迫走上了这条路。 

与俄国的途径经验不完全同,俄国是靠工人运动夺取政权的,按照马克思、列宁的药方假定,只有工人才是最彻底的无产阶级,才是最受压迫因而就是最革命的,放弃城市等于远离革命摇篮。对于靠模仿而不真正了解人性、社会力量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的人而言,找到正确的方法只有靠碰运气。中国没有足够的工业化基础,提供足够多的对压迫制度的反抗者,而且工人与农民相比,还是拥有生产技术和技能的资产,并非最彻底的无产者。社会历史发展落后与不平衡,城市相对于农村还规模极小,如同在广大的非洲原野上,散布着一些欧洲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工人所处的地位比起乡村农民要强很多,因此,就对现状的不满而言,农民的革命性比工人要大得多。城市阶级差别是肯定存在的,但不一定导致极端对立,只要不互相过度的侵害对方的权益,造成难以忍受的压迫。因此,城市工人斗争就难以取得进展。  

以当时的混乱和控制真空的社会环境,占山为王,划地为牢者何止成千上万。毛及其他一些人不受理论教条的束缚,举行城市暴动和占山头的、草寇性的、打家劫舍式的农民起义,在边远山区搞割据,聚集实力。因为这是唯一蒋控制的最弱而又人口众多的地方,为各种势力聚集产生,消长变化,提供了试验的社会条件舞台,远不仅仅是共产党的打土豪的强盗式革命获得了机会,因此,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可以说是很普遍的现象,与中国历史上的变乱时期的社会状况极其相似,没有独创性。共产党当权后,无疑吸取教训,不留控制真空地带,令反对派无从壮大. 

毛的根据地在不断扩大,地盘比理论更有说服力。城市斗争的失策,党的中央组织后来也由城市迁了进来。他们否定了毛的权威和主张,却接受了他的地盘。但他们后来的执政表演也并不比毛更高明。虽然他们的理想热情并不比毛少,但对现实的力量组织与使用能力的欠缺,铲除异己的私利需要,还有极不符合现实条件的理想愿望,等待他们的大都是失败。  

共产党在夺取政权方面,一开始是典型的经验不足,代价惨重。秀才造反,激情有余,现实操作上的偏激和能力不足,不是妥协就是不顾后果的冒险。后来引进洋教头,加上从苏联共产主义修道院里出来的年轻秀才,靠外国的共产国际组织指挥。他们对中国一知半解,或完全无知。他们从本国和个人利益需要出发,披着马列的外衣实现自身利益,在中国各实力集团之间玩力量的平衡术,指挥中国党的活动,中国党不象是他们的同志,倒象是他们的筹码,其结果可想而知。断送了共产党国内山大王们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家底。对于愚昧的“高明表演者”,除了让他见鬼去,别无选择。(在不断加剧的围攻下,无论谁指挥,成功的机会都很小,但这并不能阻止政敌借此发难.

洋秀才们和斯大林的爱好一样,为建立个人势力和领导地位,热衷于搞帮派清洗,消除异己,建立依附关系的个人势力。即使在最艰难的形势下,为争夺领导权,也内斗不止。这种内斗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学习斯大林极端采用政权恐怖手段,令人怵目惊心。党不仅经历了来自前盟友国民党的,而且也有共产党内部所谓同志的残酷清洗。这种状况始终伴随着共产党。似乎在其内部也无法找到以道义求同取胜的可能,他们以同志相称呼,却又以铁血相清洗,因此他们与国民党的矛盾就更无法理智解决了。这种残忍的心性,其后来当权的暴政也就不难理解了。 

山大王们的行为引起了蒋的注意,随后的军事围攻不断加剧,错误的决策使得原有的地盘保不住了。军事上的失败逃跑,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们终于认识到,胜利靠的是现实的智慧和战斗能力而不是背书求神,尤其当背的是与中国实际状况相去甚远的理论时。  

斯大林远在天边救不了命,不相信或没有自己的头脑,盲从外人的指示是没有出路的,盲目崇外或排外是无知和幼稚的表现。内斗使内部削弱,对外失败,同时错误的政策也造就了足够多的党内反对派,毛参与策划了他称之为对本本主义的清算。失败使人清醒,危机也能使人激愤。让人送死的瞎指挥失去了威力。也为毛提供了掌权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毛对内利用洋秀才的失败和矛盾,重新获得决策发言权,尤其是军队的领导地位,而蒋为统一政权,不断翦除和削弱异己的私利策略令军阀分化,围而不攻。毛对外利用军阀间的私利争斗矛盾,完成了其军事上的得意之作,即后称之为长征的大逃亡,到达陕北地区。如果共产党不能在当时的情况下完成抛弃错误观点和管理方式的自我完善,就不可能渡过当时的生存危机。(期间还与张国焘之间发生党内权力之争。)毛由此在党的多头体制内逐步斗争,并最终奠定了其领袖地位,但文革前并不具备独裁的条件,是个人逐步夺取和集体逐步放弃的渐变过程。


首页/Home  文心目录/Article Categories